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组合
日期:2012-05-28 11:27:32  发布人:  浏览量:5 打印本文

 

在从教五年的时间里,通过平时的积累和阅读大量的资料,我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组合一般有讲授式、启发式、研究式、练习式和自学式等五种。

1.讲授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演示练习活动为辅。其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控制课堂,掌握进度。有些教材如《化学平衡常数》,《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盐类的水解》以及《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等章节,属于科学性很强的教材,概念较为抽象,理论性也较强,学生接触少,较为陌生,教材的份量多,信息量大,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谈话式的提问、讲解,辅以演示、练习,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应以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进行讲授,既有感染力的讲述,又有合乎逻辑推理的论证,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维,既学到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又培养抽象思维、推理等能力。

讲授式教的缺点是学生活动少,实践能力训练稍嫌不足。

2.启发式

这是一种常用的组合方式,以讲解、谈话、问答、提示,点拨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启发式的组合一般适用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联系实际,认识化学现象,或者建立化学概念、定律这一类的教材。启发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分为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启发,确定探索和研究的途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知识延伸。

比如讲《元素周期律》,这节课内容多,难度较大,纵横联系较多,以往为完成教学进度,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可通过演示碱金属的单质(LiNaK)和水反应、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钠镁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实验,提出同一族、同一周期元素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成周期性变化,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电子层数相同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增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然后设计一些习题作为知识的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推动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

3.研究式

或称探究式、创造思维式教学法,是现代教学的一大主流。它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自学或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科学结论,在未知的境界里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较为适应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

研究式的课堂结构和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观察、实验或讨论探究解决的方式;学生自己概括、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检查教学效果。

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水平可采取下列四种不同的方式:

1)观察研究式:这种教学组合方式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发展观察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规律、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不清、但能直观化学现象、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的实验,如《氯气的制备》、《苯的硝化》、《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等实验都可以采用观察研究法。

2)实验研究式:是边进行实验边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方式。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实验室具有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最好是每人或两人一组),把原属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分组实验,或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中发生的化学现象进行探讨研究。比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性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中和滴定》、《丁达尔效应》、《乙醇的性质》等内容,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也可改为边实验边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组合方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探索、研究的丰富的化学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设计实践、实验观察、操作量度、分析思维、讨论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有了探索真理的钥匙,有利于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3)讨论研究式:这种教学方法组合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由教师提出问题后,采取分组讨论形式,让学生讨论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和争论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有一定难度,如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要搞好课堂秩序,讨论问题花时多,对于程度较高的班级,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4.练习式

一种是习题课。教师示范解12道题,交代思路和解题格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最后归纳总结,检查效果。

另一种是程序练习。这是一种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颇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现象和规律,如《等效平衡》、《无机方框推断》、《有机合成和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课题,以及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习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清,思维能力不强,教师一下子和盘托出,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把这些教材或习题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秩序渐进原则,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顺序、分解成若干个单一化学过程或单一性问题,设疑、发问,编成最佳程序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理顺和建立清晰的思路,促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发生转化和质的飞跃。

5.自学式

分为部分自学、单元自学和完全自学,以及课内自学和课外自学几种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某些知识性、介绍性教材,比如《环境保护》、《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教材,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有条件的配合录像、电影或幻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则更为直观和生动。对于某些重点教材或难度较大的教材,比如《海水的综合利用》、《金属的腐蚀和保护》、《塑料、纤维和橡胶》等教材,则应布置预习思考提纲,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选用最佳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的章节还可采用单元自学教学,让学生按单元自学,自己把握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论,写读书笔记,自己运用结构法、列表法、图示法、归纳法等进行总结,自己解答习题,甚至编写选择题、习题,课后自己做小实验。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以上介绍的五种教学方法组合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组合方式。不管什么教学方法组合方式,既要有教师讲,也要有学生学和练,这是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也是师生信息互相传递与反馈的基本形式,所不同的是师生的活动量的比例各有所不同。

核发: 点击数:5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