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些许认识
日期:2012-05-28 11:29:16  发布人:  浏览量:4 打印本文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作用非常重要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精彩的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解教学气氛、衔接新旧知识,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导入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如果能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点,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因到果地思考,就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根据课型特点精心设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兴奋度,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本人在讲人教版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课时,设计了这不同的导入方法。

导入一:                                                     

(大屏幕显示)

(师)20世纪的10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师)三位伟人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导入二:     

(师)同学们见过中山装吧?你穿过中山装吗?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生)

(大屏幕显示)

(师)通过大屏幕演示、介绍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并进一步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中山装“袖口的三粒扣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种导入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是新单元第一课的特点,设计的主要意图是从单元引言入手,通过出示图片、投影三次历史性巨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把握单元基本线索,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然后进一步指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民主义,起到指向和提示的功能。一般这种单元导入我会在学习成绩较好、基础较好的班级使用,这些班级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求知欲望强,不会因为这种剖析单元引言导入新课的方法影响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不仅如此,学生还会通过认真剖析单元引言,对本单元有一个总体的宏观的认识,有利于本课及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但单元导入的方法在普通班效果就不太好,他们不感兴趣,听不进去,不能很快集中精力,激起学习的欲望好兴趣。因此,我为一些普通班设计一些容易引发兴趣的生活经验导入。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生活无关,因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厌倦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为此,我选择了一张刘德华穿中山装的图片,通过大屏幕一步步地演示、介绍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起到凝神、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  教无定法,虽然导入方法各有不同特点,但都应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和对象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为导入而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导入之功能。只要们敢于借鉴成功的经验,勤于积累,敢于开拓,别致新颖的艺术方法是不难设计的。

参考书目:

《强化技能训练》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8月版

    《有效教学——高中老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月版

核发: 点击数:4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