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强化技能的运用
日期:2012-05-28 13:11:16  发布人:  浏览量:9 打印本文

 

《学习的革命》提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表扬,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佳认可。这种认可,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意识问题;但对于接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则意义大不一样,他们会把教师的表扬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取向。当自己的行为能够取悦于教师时,学生便从教师那里得到表扬,因而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相反,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能取悦于老师,学生便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所以,强化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强化学生的良好反应,使学生正确的行为得以延续。信息课堂教师极容易忽略这一点,因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技术应用的普及,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学习过,几乎没有太多新鲜的知识内容,老师认为学生会这些内容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语言表达表扬学生某个正确行为,不知不觉都省略了。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其他学习任务后,当学生作出的正确反应(如回答或操作正确、思维敏捷、见解独特等)符合甚至超过老师的期望时,教师采取适当的强化方式给予肯定的赞许,会使学生因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承认而在心理上获得一下的满足感。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把自己正确的反应行为巩固下来。如果学生的正确反应经常得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课学生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所以教师一般会讲得比较少,更多的时间由学生操作练习。这时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查看学生制作的情况,并给予指导,这一行为也强化了学生的反应,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上身前倾聆学生发言,走到学生中间、弯腰观看学生活动等,都可以产生强化作用。用躯体接近学生可以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比如,学生在练习操作时,教师站在学生背后,如果学生回头看教师,教师可以回以微笑和鼓励的目光。这时学生心理会产生很大的鼓舞,产生极大的强化刺激作用。又如,有的同学如果在玩游戏,或者说话,教师走到学生身旁,看一眼学生的手或眼睛,也会产生强化刺激作用,使学生停止小动作,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很多时候适合采用延时强化。把握好强化的时机,对提高强化的有效性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画图软件画班牌,因为这样的操作具有开放性的,彰显个性化的。所以应等待学生的作品有了大概的思路,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可以实施延时强化。教师可以对某个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可以说: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继续做下去。刚才我发现***同学做的很新颖很有创意,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还可以提出学生共有的问题,比如同学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作品,但是我发现大家的作品中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定向强化,又称部分强化。比如说做电子小报,学生的作品可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做的不够好。但是学生选的图片可能符合主题,图片的大小,位置摆放合理美观,即使这样,学生也需要受到表扬。教师要肯定他们付出的价值,鼓励他们不懈努力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方面肯定表扬,还要提醒学生深入考虑问题,多练习,多操作,进一步努力。

教师在对学生的反应活动进行强化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强化的是他的哪些特殊行为,保证教师的强化意图被学生正确理解。在某种情况下,尤其是在比较复杂的尝试性认识活动中,学生的反应是正确的还是试探性的,反应的依据往往不够鲜明、不够稳固,这是需要教师将反应正确的理由说清楚,才能使学生明确被强化的原因,使自己尝试性的认识作为结论性的认识巩固下来。

应用强化技能时,要坚持,以正强化为主。例如,在微机课堂上练习操作的时间,有的学生变着法的打游戏,经过提醒后有所改正,并在以后的课堂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操作任务。这时,教师要表扬他能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是因为他一直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上机任务也不能做等现象应采取负强化的方法加以阻止或限制。对不认真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应采取个别提醒,如目光注视、走近并用动作提醒等,或下课个别谈话的方式,而不应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批评。这一点尤其是年青的信息技术教师特别要注意的,因为青年教师没有耐性,对于一些顽皮的,屡教不改的,占用全班学生的学习时间批评个别学生,这些可能不经意间都做过,学生不会当场和你顶壮,但是将会令大多数学生反感,因个别学生的错误处罚全班的做法,不仅不能引起全体学生对个别学生的公愤,反而使教师自己站到了集体的对立面。

强化技能在课堂上的应用有很多种类型,方式和方法,本文仅从语言强化、动作强化、延时强化、定向强化、明确强化的原因、正强化为主、慎用负强化几方面谈强化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旨在和各位信息技术教师交流沟通,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核发: 点击数:9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