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集体建设
日期:2012-05-22 09:27:31  发布人:  浏览量:4 打印本文

 

二十一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对开、经验与教训并存、期盼与困惑同在的时代。建设有时代特色的大德育,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根本目标;把开展三观教育(世界、人生、价值)作为基本任务;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把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特色。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德育任务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营造和谐班集体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生代班主任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一直有感于王佑军老人的一首诗。在诗中他描绘出一个充满家庭气息的团队合作氛围:“团结作基,维护作墙,公开作门,透明作窗,竞赛作顶,参与作梁,信赖铺成路,真情织成网。奋斗!力量凝聚力量;腾飞!前方展示前方。”这就是我理想中为之奋斗、并付诸行动而努力营造的充满宽松、友爱、民主、和谐气氛的班集体。

大教育家彼得·克莱恩在《天天天才》中写到:“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潜力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如果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为其搭设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其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我们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在班级管理制度上实行自主式管理。

一、落实班级干部责任制。

充分发挥班级委会、团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两者之间精诚合作、明确分工:班长总揽全局,起到调动、协调作用;班委会负责班级内务(纪律、卫生、学习等);团支部负责涉外活动(社会实践、爱心捐助等)。班委会是核心,起到领导作用;团支部是支柱,起到监督协作作用。

二、班级生活民主制度化。

班级的日常生活,如:团体成员的心理辅导、班风、班训、班歌、互助原则等;学习生活,如:学生与科任教师的联系、主题班团会的召开、家长会的组织、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的制定等,均由班委会、团支部联手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由于各种方案的制定是由学生自主创设、民主通过,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他们格外的珍惜与维护,非常注重个人在班级和校园的形象,中规中矩、向优秀成员靠拢逐渐成为自觉之风,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从而也满足了学生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学习上互助原则的制定和课代表协调师生之间交流的作法,不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爱,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平等、仁义”的班集体氛围。

三、集体活动“放手化”。

一直以来,为避免责任、担当后果,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总是充当组织者、指挥者、保护伞的角色,学生到才艺得不到充分展示。既然是集体活动,就应该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以真正的主人身份出现,班主任要么放低姿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么走入幕后,成为支持者、观赏者、评价者,但绝不是旁观者。这样做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艺术性的把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吸引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解放了班主任,又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既进一步搭设了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幸福与学习的快乐的各种平台,又增强了“我离不开集体,集体需要我”的主人翁意识。

四、建立班级特色小园地,增强平等友爱的家庭气息。

班级内建立标兵小园地、爱心医疗箱和班级杂志,利用教室内的墙壁、板报创设各种心理咨询专栏,让学生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牢骚展示出来,并通过家长联系卡随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通过团队的力量帮助其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据此,班委会、团支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起到了“治病救人”的作用:令缺乏自信者获得信心;令冰冻的心灵得以融化;令懦弱者变得勇敢;令孤傲者期盼沟通。同时也使班级更具稳定性、积极性、规范性,从而引导班集体成员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教育着;我们在打动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感动着。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师生之间是相互搀扶、共同成长的!

事实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曾深深有感于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坚持真理和正义;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这样环境的最大营造者与组织者正是我们,与其常在海边看浪羡慕冲浪者的勇敢,不如自己做个勇敢的冲浪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打造孩子快乐成长的天空!

核发: 点击数:4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