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的问题设计
日期:2012-05-28 11:39:37  发布人:  浏览量:6 打印本文

 

摘要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通过课堂设问,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思考,认识关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思考,并将所学,应用于解决问题。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问题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使师生在愉快的互动交流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的目的。正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地理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最好的载体是情境,新课标大力倡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这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如:在讲地球运动时,“正午太阳高度”应用是一个抽象的地理问题,如果只是从概念入手进行讲解,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不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从身边实际入手,正好学校新盖的教学楼,分为5层和3层(后面居民楼),考略周围环境,为什么学校不一起盖到5层,而要一侧低了2层呢?这一情景的设计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去。很显然是太阳高度和日影问题,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一天中,吉林市的太阳高度一样吗?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
 2、一年中,吉林市中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一样吗?什么季节高?什么季节低?正午12点时影子的长短怎样?
 3、新盖的教学楼是依据什么时候的正午太阳高度来计算高度的?
 4、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楼间距是否一样?为什么?

5、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二、循序渐进,难易适中

提问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太浅,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也不思考,问题太难,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1323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为宜。例如:如在学习“冷暖锋的天气”时,单纯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冷暖锋的天气过程,多数学生只是看热闹,没有针对性。如果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态课件的同时,有层次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主动移动的是什么气团?

2、锋面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3、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是怎样的?

这样就会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待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进一步提出:“冷暖锋天气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比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根据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也不同程度地锻炼了学生逻辑归纳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问题的量要适度

   这里的量包括数量和容量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用提问的次数多少来评价。所谓容量是只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所涉及的方面尽可能要宽广,要把握住适当的教学时机,提出带有分析、评价、创新型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要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如复习黄土高原问题时,先在课件上展示黄土高原的一些地貌景观的图片引出问题:

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再有,如学习“自然条件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先给学生一定量的文字资料和图表:青藏高原的气候资料、青藏铁路沿线的地形剖面图、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图和冻土分布图、地形对交通线工程造价的影响、青藏铁路选线数据比较表等,然后提出问题:

1、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的分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如果让你为青藏铁路选址,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这样选?

3、说明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这些设问具有开放性,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充分地思考、筛选、整理、归纳、比较,也可以小组讨论,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核发: 点击数:6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