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环境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语言沟通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媒体运用技能、观察技能、学习支架建构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本文将就导入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微格教学;导入技能
美国著名的教育研究专家盖奇指出 “教学研究全盘的宏观方法已经失败,因而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分子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① 经过教育专家反复对反馈法、示范法技能分析,与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后,形成了微格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过程,如导入、语言、提示、演示等技能,着重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微格教学是教学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教学理论。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分为理论、示范、 实践、 修改、 反馈、 讨论等,教师的技能在这些活动的相互作用中的得到了加强。教学技能是具有某一方面功能特点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完整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这些技能的有机构成。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语言沟通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媒体运用技能、观察技能、学习支架建构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
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而且也需要动作技能。②
不同的学习方式及其效果:③
通过阅读,学习者能记住 10﹪
通过听讲,学习者能记住 20﹪
通过阅读和观察,学习者能记住 30﹪
通过听讲和观察,学习者能记住 50﹪
通过理解之后的表达,学习者能记住 70﹪
通过理解之后的实践,学习者能记住 90﹪
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注意学习任务可操作性强,任务量适中,方法明确。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是要考虑到四个要素:学生要素、教师要素、教材要素、方法要素、 想达到整体优化 这个几个要素都要考虑到。导入,作为教学设计环节的第一关,显得尤为重要。高效恰当的导入更应体现出这些要素。并且有相应的评价(附1)来衡量。
一.导入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维持,引导,调节,强化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机制或内在历程。学习动机包括两个因素,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求是由认知需求决定的。认知需求以学习得到知识的刺激为主,也是形成学习动机最稳定的需要。学习动机是转换成学习需求的必要条件。学习动机在三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一:矛盾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能引起学习动机。二:矛盾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所谓必然产生是指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原有知识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三:矛盾作为困难被学生本身意识到并成为学生本身意识的矛盾。只有将学生原有相关经验调动起来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看到联系与差异,才会产生学习动机。④
导入技能的功能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创设学生的学习氛围。
导入技能的要素包括问题情景,知识衔接,和目标指引。导入技能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成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导入,都要包含这些要素,才能成为完整,有效的课堂导入。导入技能设计策略要有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相关性,符合年龄心理生活特点。趣味性,能引起兴趣的。⑤
教学没有固定形式 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必然不同,即使同一内容,也可以用不同方法。在课堂应用时,注意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开始导入时,先观察学生的状态,注意教师本身的情趣语音语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入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1.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问题发现情境引出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情境,引起学习兴趣。在问题导入过程中要符合认知规律,把学习需求和教学期待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原有对知识认识的基础上有新的学习需求与期待。第三是注意目标指引。目标指引是指在导入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让学习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目标明确,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案例:(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Module 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period 1)
学习目标 |
产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 A trip to Canada |
|||
时间 分秒 |
教师行为 |
教学技能要素 |
预想学生行为 |
备注 |
0′0″
4′30″ |
T:Which country do you prefer if you want to go abroad ? T: If you can have a trip to Canada,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 Today we will read a travel journal written by teenagers of your age to see what they experienced. |
问题情景
知识衔接
目标指引 |
有想要去的国家
引出学生的原有相关观念与新内容的联系
明确学习目的 |
切入相关话题
激发思维
进入主题 |
2.经验导入
经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方式导入新课,通常新内容与学生的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导入使学生有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经验要与生活有关,并且是容易见的。
教学案例:(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Module 2 unit 3 Computer (period 1)
教学目标:内隐:电脑的发展史
外显:已有生活经验联系所学新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依据:电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已经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已是熟练掌握,但对于电脑的发展史,却不是十分了解。
教学过程: Lead-in: what is this? When is it born? Do you know what is it like originally?(1′30″)
3.旧知识导入 这种导入形式十分适合在讲授语法知识的课型中应用。
4.直观导入 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实物、模型、幻灯、视频等多种视觉手段必须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以指明学习中的思考方向,促进新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5.设疑悬念导入 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救问题的愿望的导入方法。产生认知冲突的方法:惊奇、疑惑、迷惑、矛盾。设疑悬念导入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中设疑,问题要难度适中,不能过易或过难。
6.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就是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
二.经过对文章话题类型及实践教学经验的研究,将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Module1-Module9的主要阅读文章和导入形式予以总结。
导入形式 |
话题类型 |
问题导入 |
Module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Module 5 Unit 2 TheUnited Kingdom Module 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 |
经验导入 |
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 Module 4 Unit 4 Body language Module 7 Unit 4 Sharing |
旧知识导入 |
Module 1-Module 9 Grammar structures |
直观导入 |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 Module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Module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 |
设疑悬念导入 |
Module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Module 8 Unit 5 Meeting our ancestors Module 9 Unit 2 Sailing the oceans |
情景导入 |
Module 3 Unit 4 Astronomy Module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Module 8 Unit 2 Cloning |
附: 导入技能训练评价标准⑥
|
优 |
良 |
中 |
差 |
能引起学生兴趣 集中注意 |
|
|
|
|
能自然引入课题 衔接紧密、 恰当 |
|
|
|
|
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 |
|
|
|
|
将学生引入学习 的情境 |
|
|
|
|
讲话感情充沛 语言清晰 |
|
|
|
|
导入时间掌握得当 紧凑 |
|
|
|
|
能面向全体学生 |
|
|
|
|
(请听课后在以上适当评价等级划√)
[1] 邓金.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编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6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130-131)
[3]Ken Spencer. The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Media,Routledge,1988
[4]郝瑞经.微格教学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6月
[5]王凤桐、陈宝玉编著.走进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上一篇:让对话精神洋溢政治课堂...
- 下一篇:青年教师潜能开发——教学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