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最近,我在校园网站上看了关于课堂提问的讲座,也认真研读了《导入技能训练》这本书,感触颇深,眼前豁然开朗。
下面谈谈我对导入的几点看法:
一.把握课堂导入五要素
(一) 、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激发学生兴趣点,引起学习动机。
(三) 、联结新旧知识点,引入学习新内容。
(四) 、提示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五) 、沟通师生感情,优化课堂气氛。
二.不同的导入类型:
根据涉及教学内容的范围大小,导入可分为:课程导入、单元导入和课时导入。
(一)、课程导入 。
它属于整个课程的导入,亦称导言课、绪论课。
地理课本没有明确的绪论课,这就要求教师纵观地理教材,总结出一节导言课,在此告诉学生学习本册教材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学习方法,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之火,为新的学习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例如:在讲必修三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地图,举例指出各个区域,然后让学生直接看教材目录,简单介绍教材内容,说明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地理学的基础,最后说明本册书的学习重点是关注图,会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等。
(二)、单元导入 一个新单元学习之前的导言。
地理教材每章开篇时,都有简短的介绍,让学生直接阅读即可。
(三)、课时导入 指一堂课的“导语”。
1、直接导入。
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又内容有简单时可以自然导入,即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课本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公转的平面叫公转平面,自转平面与公转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本节课就来研究黄赤交角,直接导入黄赤交角的内容。
2、经验导入。
当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时,教师可以直接讲述,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导入。
例如:我们知道城市是有大小之分的,也就是说城市是有等级之分的。上海市是大城市,而永吉县则是小城市,请同学举例说说两个城市能给我们提供的服务,进而导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节内容。
3、复习导入。
当前后两节知识联系紧密时,可以考虑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已学知识,又可以自然导入新知识。
如让学生先画热力环流图,然后说明此环流形成的原因,教师强调: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同,空气做水平运动,自然引入大气的水平运动一节。
4、以图导课。
当所讲的内容可用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时,可采用以图导课。
如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节里,可通过展示实物地图及一些相关的彩图,使学生很自然地将中国的地形特征与彩图里展示出来的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江南丘陵和地势险峻的天山等景观对应,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非常直观的地形景象,再通过总结“祖国的江山是非常壮丽秀美的,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5、设疑导入。
当有些事情的发生和平时所想不符时,可采用设疑导入,即教师从侧面不断的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的导入方法。
如麦哲伦两次航海时,远距离的却比近距离的用时少,让同学思考原因,当同学不断给出不同答案时 ,又特别期待答案时引入洋流。并提醒学生学完洋流后解答该问题,学生为了找到谜底,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会很认真的听课的。
6、情境导入。就是运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工业布局时,可以设计一个投资建工厂的活动,让学生扮演投资商进行选址,学生学习兴趣即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无论哪一种导入法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入中心课题,为学生提供学习中心课题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从某种角度看,就是新学习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的联系,新旧知识的不同联系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学习。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具有明确的目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喧宾夺主。
(二)、兴趣为前提。导语要遵循和运用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为了使知识成体系,方便学生以后对问题的解答,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
(四)、避免演独角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入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要掌握好时间。导入仅是一个“引子”,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
“万物贵乎始”,“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这时,教师如果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导言,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教师就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