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的意义研究
日期:2012-05-28 13:25:45  发布人:  浏览量:8 打印本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摆脱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束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师生关系紧张。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9年,对这一问题有过思考和困惑,深感倡导对话式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思考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要经历从讲授到对话的的理念转变。

(一)破除传统教学弊端,实现教学心灵对话的现实要求

人类的存在就是对话的存在,沟通和交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全过程。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一种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依靠对话而不断进行传承知识和情感的过程。师与生的知识对接、生与生的平等碰撞、师生与教学资源的交流都离不开有声和无声的对话。学生不是空白光盘,教师更不是刻录者,每一个教育的过程,需要对话,而不是一个输出,一个输入。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甲方和乙方,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双主体,“你”和“我”的交往依靠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同为主体又同为客体。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通常是主客体分离,是简单的问答,不是真正的对话,更不是深入的探究。课堂中的问和答相分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种简单问答的效果不会理想,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基本上被“预设”好了,过于注重预设的对话,就不是真正的对话。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可能“很令教师满意”,但这并不是最好的答案,最好的答案应该来自师生心灵的碰撞而产生的意义生成。

(二)培养学生沟通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话是一种时代精神,现代社会学会沟通很重要,作为文科老师,培养学生沟通意识,交给学生与人沟通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时代的发展需要人具有对话精神,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孩子不敢和家长沟通,学生不敢和老师沟通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沟通,可想而知,在步入社会以后,当真正面对他的领导、工作伙伴时,沟通将成为他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障碍。除此之外,疏于沟通的成长环境,可能使孩子产生惧怕权威、与人合作能力差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在今年高考中,有一位顺利考入省内一所重点师范院校的学生跟我讲,她对我有一些想法,聊过之后才知道,主要是因为我对她的提问次数太少了,她觉得老师不够重视她。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提问,她特别紧张,一句话都没说,我感觉到这个孩子可能过于腼腆,在全班面前发言有困难,事后我鼓励了她,但从此真的很少再提问她。本来我觉得自己是为了保护她,但实际上即使再内向的孩子,也有展示自我,与人沟通的渴望。我教她政治有一年时间,她没有提过这个问题,直到取了通知书,才来找我把话说开。我最终还是替她高兴,为的是她最终鼓起了沟通的勇气。师生之间是人类最纯粹的情感之一,应该最容易沟通,可实际上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少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找到老师沟通,我们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鼓励学生沟通,如果双方能实现真正的面对面,于师、于生将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的积累。

(三)思想政治课独特教育目标的特殊要求

德育是中学各学科教学共同的目标要求。与思想政治课相比较,其它学科的德育需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所教的学科知识的情感升华来实现学生情感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课则不需要任何知识载体,德育教育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而道德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必须要通过对话不断完善和发展。道德的本质就是对话,无论是道德现象的产生还是个体道德的获得,都是对话的结果,体现对话的本质。同时,对话也被赋予了道德的或伦理的意蕴。尤其是肩负着道德培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应该立足本职工作,用心灵启迪心灵,用言语传承美德。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深刻理解对话教学的意义,作为长者对晚辈的人生引领,作为先知者对后知者的智慧启迪,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上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自己的课堂,实现真正的师与生的道德对话。

(四)思想政治课哲学模块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人性的对话,当下的教育过于目的化,过分强调“社会要求”,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学校就像是一个加工工厂,学生被生产成一个个社会机器上的零部件,在中小学教学中,答题模式、参考答案基本被固定下来,学生在条框的包围下,机械被动的等待加工。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是整齐划一,逐条列出,一一对照,谁好谁坏貌似一目了然,其中压抑的人性、压抑的教育本质无处释放。思想政治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哲学的本身是在探讨世界的存在,探讨对人性的理解。传统教育中的简单说教,怎能形成哲学思想?唯有不断深入的对话,才能达到哲学思想启迪的最终结果。学生学过哲学,只会用僵硬的哲学原理“规范”的答题,不会形成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种教育是可悲的。有些教师会说,这都是高考指挥棒惹的祸,我也不想这么干。实际上,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在命题思想、题目设置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以2010年高考全国课改区卷为例,无论在选择题还是大题答案的设置上基本上抛弃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本身,而是利用学生形成的哲学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更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我们传统的认为的原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原理及方法论的理解比背原理、形成原理体系更重要。淡化原理体系、淡化原理本身、强化运用哲学思维而就事论事,是非常重要的。高考的方向性非常明确,就是让我们从具体微观的知识点中跳出来,更强调对知识本身的应用,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更高的要求。显而易见,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光靠传统的讲授,是远远无法达到的。只有教师在深刻理解原理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关注与学生的对话,启发学生主动的深层次的思考,才是征服这类高考试题的好办法,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在哲学教学中深入运用对话式教学时应对高考的要求,引导学生用所学哲学思想来思考自己的人生的要求。

(五)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世界教学的迫切要求

    传统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知识、技能的奴隶,教学偏离生活目标,教育偏离了生活,偏离了人性的真谛。新课程呼唤教育回归生活,从思想政治课四本必修教材的名称的变化来看,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原来以“常识”定义教材的名称,交代知识的意味很浓,现在四本教材的名字分别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强调从生活中体验知识,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回归生活本质,回归教育的灵魂,体现了对教学新价值的不懈追求,毋容置疑,新课程的这种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深化我国中下学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向,同时又是促进学生活泼生动、主动发展的需要。

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迫切要求进行对话式教学,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深刻剖析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探索生活的奥秘。

教育在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更深层次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特殊的专业课教师,他们所承载的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更深更重,即时调整教育理念,接受并应用对话式教学方式,既有助与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带领学生有效应对高考,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念,树立良好三观。

核发: 点击数:8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