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潜能开发的研究
日期:2012-05-09 09:38:20  发布人:  浏览量:4 打印本文

 

编号

XHX NO.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青年教师潜能开发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林军

负责人所在单位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填表日期      2010/5/6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青年教师潜能开发的研究

负责人姓名

林军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9713

行政职务

教学校长

专业职务

 高级

学历

 大本

研究专长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66099005

通讯地址

 吉林市中兴街32

邮政编码

132001

电子信箱

 linjunxs@sohu.com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林军

19690713

副校长

高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殷清

19760110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宋冰

19760602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洪刚

19760706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冯文哲

19840924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李玲

19780302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张明超

19780214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李维丽

1978092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宋庆华

1978050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杨颖

19791112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付青如

1979082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于晓彬

19801130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秀芳

19801005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都兴亮

1980102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盂兆杰

19810106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王慧

1983040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洋

19830816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袁宏伟

19820228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闫鹏雁

19810420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张鑫

19810412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丽丽

19840603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王丹平

19790322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张文静

19830120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许柯

19780909

教师

中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林琳

19820404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彤苑

19850517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衣然

19821112

教师

中教二级

大本

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预期的主要成果

B C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

及数额

自筹

预期完成时间

 20143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提高质量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和终极目标。所有的改革和创新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纲要》也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点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着很多问题:幸福感低下,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专业精神和素养缺失,师德建设亟待加强,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培训和管理不切实际,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限制了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课程改革重标不重本,忽略了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指令过多,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关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各种科学有效方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课题通过加强教师队伍构建、师德建设、专业精神培养、科研水平、科学文化的素养的提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从教师成长的内在基础、成长环境、科研能力、师德等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逐渐扎实厚重全面,在坚守和完善中得以创新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引导组内联合和个体互助,强化自主学习和共同发展,关注精神成长和专业素养提升、研究名师优教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是我校这三年工作的重要内容。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新课改背景下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引领青年教师找准专业目标,是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前提;从青年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培养,是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关键;促进青年教师的内源发展,是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动力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外部的成才环境,是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助推器;完善教师制度,是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保障机制。

通过对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每个青年教师都潜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是否得以合理的开发、充分的释放,是否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于是我们抓住了青年教师潜能开发的模式、途径和方法这一亟待解决的热点和盲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通过一、合理规划——引领青年教师找准自己的“座标”;二、因师施培——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三、内部激励——给青年教师装上几个核心的“精神软件”;四、外部推动——给青年教师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五、制度规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通过研究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等问题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20103-2011 3

1)文献调研、制订方案、课题论证、立项;

2)组建课题组织、明确分工、落实实验基地

3)召开动员会,总结“十一五”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宣布“十二五”课题实施计划,并对课题进行解读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3---201312

1)组织课题培训(2011年上半年)

2)课题组进行调研(20119月至20126月)

3)深入实施和总结阶段 20133月—9月)

第三阶段:鉴定验收阶段 201310---20146

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经费保障。

2)我校有着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20113—201112

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对课题参研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20123月——20126

写出中期实验报告。

20129月——20137

召开课题经验交流现场会

20139月——2014  6

   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形成论文集和研究报告

四、最终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报告《青年教师潜能开发的研究报告》

2、出版《青年教师潜能开发优秀成果集》

通过研究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等问题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课题所在学会学术委员会意见  

需有三人以上组成的专家小组签署意见  

   

六、课题所在学会意见  

      

   

                                

                        学会负责人签名:  

                                      

七、本会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主要意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八、课题鉴定记录  

课题完成时间

   

申请鉴定时间

   

   

   

   

   

   

   

   

   

姓名

鉴定组职务

职务和职称

       

专业

   

   

   

   

   

   

   

   

   

   

   

   

   

   

   

   

   

   

   

   

   

   

   

   

   

   

   

   

   

   

   

   

   

   

   

   

   

   

   

   

   

   

   

   

   

   

   

   

   

   

   

   

   

   

   

   

   

   

   

   

   

   

   

   

   

完成鉴定时间

   

   

  

   

   

  

   

   

  

   

   

  

   

   

核发: 点击数:4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