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田家炳中学教学简报(2011年第9期)
日期:2012-04-29 11:50:27  发布人:  浏览量:8 打印本文

 

2011年第7

  主办单位:吉林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教务处

 编印日期:2011525

―――――――――――――――――――――――――――

◇青年教师汇报课反思

高二语文 矫文灏

经过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研究后,我成功的完成了这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相对于上一次汇报课,我在这一次的汇报课中成长了很多,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一些。

这使一次成功的汇报课。首先,在这一次汇报课中,我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在我调动学生的时候,我自己也能够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在第一时间有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互动。其次,在这一次汇报课中,我的课堂掌控能力有着一个明显的提高。相对于上一次的汇报课,我在这一次汇报课中对于课堂的掌控力要明显好于上一次。不论是课堂的节奏,还是对于学生的掌控和问题的设置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再次,这一次汇报课,我的目的性更强,让学生有着明确的问题和清晰的思路。最后,这一次汇报课环节很齐全,体现了一个课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当然,在这一次汇报课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第一,在这一次汇报课中我对于学生的提问显得过于集中于几个优秀学生,所以让其他的同学少了一些回答的问题的机会。第二,我总是将学生错误的思路打断,然后让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回答完问题,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第三,课堂中有些环节设计可再斟酌,比如在体现“真”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不比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因为这个问题相对简单。但我在设计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普遍偏低,所以才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

我还想要说一下13班的同学们,虽然13班的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成绩并不是优秀的班级。但是,他们对于语文学科一直是充满着热情与期待的。尤其在这一次汇报课中,他们积极思考,全力配合我的教学。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了这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我由衷的感谢我的这些学生们。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里程碑似的的汇报课;这是一次给予我很大养分的汇报课;这是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汇报课;这是一次成功的汇报课。

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像这一次汇报课一样和学生共同努力去完成每一节课。

汇报课总结反思

            高一英语 魏巍

我进入田中工作已经整整一年了,汇报课已经做了两次, 而且两次内容都是阅读课,这使我对于教学的理解在不断加深,同时对于阅读课的理解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对于阅读课的驾驭和理解仍然不是十分成熟。在这次做汇报课之前,我请教了很多前辈,也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于阅读课教学的资料。虽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后,我认真阅读了每位听课教师的听课意见,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到本节课的诸多缺点,也更为全面、深刻地反思了阅读课教学的要求。认真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

1. 学生参与程度不够,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无论是fast reading 部分还是careful reading 部分,课堂上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虽然一直在参与,但是参与程度不是十分理想。教师应该尽自己所能来使学生最大程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不能限制学生的表现,低估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很多环节的设置完全可以全部交给学生去做,例如段落大意的归纳上,连线题固然简单,却没有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进行训练,而简单呈现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阅读技巧。整堂课中,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得少,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本节课既然是一节阅读课,那么除了要掌握文章的文意之外,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训练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化。在做完这节课后,我在反思,是不是在课堂中可以多增加一些对于阅读技巧的训练题目呢?将整堂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使学生掌握文意。也就是说,除了进行课本中篇章部分的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篇以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文章。毕竟高考题目千变万化,阅读理解部分又是得分和失分的重要部分,若是只是着眼于某一篇文章,即使讲透讲精又有什么用呢?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才应该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贯彻“三年备考”的理念,从高一开始就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针对不同文种进行相应的训练,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不同的阅读训练,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技巧,总之,阅读训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要落脚于培养学生能力上。

3. 猜词的教学想法是可以的,但是落实在具体教学上,还需要仔细斟酌。例如猜词这一教学环节应该放在细读环节中,使学生更为深刻地对猜词有所体会,而且也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此外,本节课的猜词部分只是给出了几个简单的句子,几个简单的语境,对于猜词技巧挖掘得还不够深入。猜词的训练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继续实施下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多提供几篇适合进行猜词训练的短文,提供相应的语境来使学生更完整、更高效地掌握猜词技巧。而且除了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之外,还可以设计其他的有关于阅读技巧训练的教学环节,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 时间分配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例如细读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不是十分充分,理解得也就不是特别到位。课堂进行到最后,还剩余一些时间,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带着学生重新复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我已经开始让学生完成homework部分了,所以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要学会灵活应对课堂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沉着冷静。

这些是本节课的主要问题,还有一些小问题,例如课件的字体问题,情感教育的选择问题等等。本节汇报课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出现了不少问题,可见我的教学方式方法、课程环节设置还有待提高,而且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得也不够深刻全面,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希望各位前辈能够多多指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汇报课的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 卜井山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是这样,作为一个“站在台上的人”而言,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所以在台下一定要下大功夫去考虑、去研究每一个细节。这次汇报课给我的启示就是:路很长,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得更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是有关变异的内容的第一节课,所以以变异的多种形式来引入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变异,了解变异是否能遗传给后代的问题。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切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正常人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红细胞、蛋白质和基因不同层次上进行比较、归纳,在学生思考、讨论分析中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的梯度和广度将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化。通过分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的内在关系,使学生形成和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本堂课的最后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间比较的表格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记忆更加深刻。对知识点的逐个分析、理解,并用一些小练习来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这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板书简洁、重点突出、课件精美、图片新颖、环节齐全、气氛融洽等等这些得到了领导以及老师们的肯定。进步是有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在课堂中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中完全走出来,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观察、分析、问答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真正的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个别知识点的讲解过于生硬,如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的特点,实例图片太少缺乏说服力,学生不能真正接受、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这样,既丰富充实了学生的知识,也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克服自身的缺点,如语调平淡,吐字不清等。还要特别注意在“备学生”这一块要多下功夫,尤其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等。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早日成为教学一线上的骨干教师继续奋斗!

◇汇报课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 董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新课标必修一中的内容,知识属于微观范畴,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其中涉及的细胞膜结构名称及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实例等内容,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本节课严格贯穿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从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相关的多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后我得到了各位领导和教师的点评,使我深深了解自己在本节处理中的亮点和不足:

一、亮点之处

本节课以启发为主、讲解为辅的方式进行复习,每个环节都遵循:知识—考题—变式三大步骤来安排,并且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直观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地回忆细胞膜、细胞质的相关知识点。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因此在复习真核细胞时,首先复习了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并强调磷脂双分子层中载体蛋白的存在方式、糖蛋白的特点用途等,这也为后面复习细胞癌变、动物细胞融合、免疫中的细胞识别等相关内容埋下伏笔。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我尝试了用flash来进行辅助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复习物质跨膜运输时,既尝试用flash来解读学生对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又试着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主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以表格的形式进比较,使学生不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印象,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浅显化。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独立回忆并唤起旧知识,同时加深对新补充拓展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表现也很积极,真正巩固了细胞膜功能及其特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于细胞质的复习,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相关知识点是由学生自己引出,并进行介绍的。课后总结时,使用了概念图的形式,以概念图的形式带领着学生深化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理解以及生物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抓住概念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最后以一句话的鼓励,使学生明白高三阶段的重要性,时刻准备、复习的必要性。

二、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个别选题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导致对难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没能完全被激发。改进办法: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通过适当的铺垫或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一串层层递进的子问题的方法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使学生乐于探究。通过层层设问,使每一问的设计都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从而使每一层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梯度又是学生能够得着的,尽量保证学生通过回忆和思考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2、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只用简单的的几个词来描述“对”、“很好”、“不错”等等。改进办法:探究性教学由于其固有的开放性,学生的思维一旦激活,火花就会四处绽放。特别是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如: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成分?可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其中也会有一些不得要领甚至是错误的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切忌进行消极评价,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评估还是表达和交流各个阶段的学生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想尽办法鼓励学生,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才能真正被激活。

3、由于下课的原因导致最后的几名同学的板图虽然画的十分精美,却没有及时的点评,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办法:虽已下课,但是仍然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适当进行几句简短的评价,以便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3、电子教案准备过早,以致对于本节课后期调整时,出现教案与授课顺序不符的情况。改进办法:在课程已详尽准备完毕之后,再对于所需的电子教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通过这节汇报课,使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能够打破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界限,将记忆的内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或表达,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使复习更有效,使知识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发言踊跃。由此可见要上好一堂课,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很重要,从高于教材的视角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主动地调动一切课程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青年教师汇报课反思

                                  高一政治 张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次的汇报课我大胆地尝试了比较开放的教学模式,希望尽可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既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也感觉到,若要在课堂上真正贯彻落实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次汇报课内容是《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内容在难易程度上属于中等难度,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点学生仍难以准确区分。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安排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分成5个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最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课上展示探究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每个小组在展示之后,教师针对该小组进行简单点评,并针对其所讲知识进行纠正错误、质疑提问、查缺补漏、概括总结。总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要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引导的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它的的确确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而这其中有些能力的提升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也许这就是开放式教学的魅力所在。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该模式的最佳适用对象问题。此种教学模式未必适用所有班级、所有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效果可能会更佳,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关键还是要先扎实基础知识,而且基础弱的学生很有可能跟不上课堂的节奏。本次汇报课我用的是理科特优班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人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最后的探究成果展示还比较理想。

2、课堂时间的安排问题。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会有很多不定的因素发生。尤其是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把握,这是一个很难控制的问题。这次汇报课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有的小组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整堂课时间安排过紧,耽误了最后的课堂练习。

最后是我个人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简单想法: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到底如何真正实践新课改的要求,的确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的课程学习压力很大,而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做的工作比较多,可能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如果说单独就政治这一科,或就这一节课这么做,也许学生还可以承受,但如果换成六科或九科,而且每一课都要求这么做呢,我想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根本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兼顾,即使兼顾到也未必会做好。所以,最后到底是给学生“增负”还是“减负”很难说清楚。

但我仍然始终坚信,这种教学模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在刚开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逐渐地去摸索解决的方法,然后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坚持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万能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最适合的。在之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核发: 点击数:8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