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困生的转化
日期:2012-03-13 14:25:50  发布人:  浏览量:9 打印本文

 [摘要]“学困生”即普遍意义中的差生,是学校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的关爱更多给予了学优生。因为,学优生会取得好成绩,学优生会让教师获得一种成功感。于是,不知不觉的教育中不公平问题就出现了。然而,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对生命的尊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作为高中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关爱,让每个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是必要的。然而,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总是和家长、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情绪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我,找到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从容,让他们勇敢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下面,我要从五个方面上,谈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学困生转化的认识。

一、在观念上,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

我们心中的学困生,通常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但是,当今社会,很多人们都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个人都有八种或八种以上的智能,只是由于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与方法”。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只能说明他的八种智能发展不够完全。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要在观念上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不要只看到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们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不要因为高考对成绩的压力,而“急功近利”,应培养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尊重并赏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会增加学生做事情的自信。

二、在师生关系上,要与学困生和谐相处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老师的努力。很多教师都喜欢学优生而忽视学困生,于是,学困生渐渐与老师疏远了的现象屡见不鲜。要转化学困生,我们需要从融洽的师生关系着手。老师在思想上,应树立“服务意识”,关注每一个学困生的喜悦和苦恼,用爱去敲开学困生的心扉。举个例子,我班因为是普通班,因此学困生较多,对于他们,我的态度首先是要“一碗水端平”。然后,在课下,更多的关注学困生,主要是从生活中着手。因为你和学困生谈论学习,是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此时我一般从我对学生的了解、或爱好、或家庭谈起,聊着聊着,学生敞开了心扉,开始了对我的信任,这时,我会对他们给予不同的学习建议,比起硬性严格要求他效果要好的多。毕业后,回来看我的学生以学困生居多。因为,我们的交流多,感情也自然浓厚。

三、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在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而选择的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既是对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对受教育者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名次,为了提高升学率,通常对学优生给予额外的优待,而把“学困生”当做学生整体的附属群体。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是大部门学生听懂了,教师就不讲了,其实,从原则上看,这是一种不公平现象。在我看来,我们对待学困生,可以采取鼓励的态度和分层次留作业的办法。以此鼓励他们的学习,比如说,在课堂上,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或多或少的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或者,在留作业时,留一些“分层次”作业,给学困生留一些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完成的作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四、在评价上,照顾学困生的心理

多数学困生已经被教师“遗忘”了太久太久,也许是从小学开始,也许是从初中开始。然而,“学困生”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不忽视、不放弃每个学生的原则,关注每个孩子,尤其是照顾学困生的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你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的声音。说实话,学困生就是在这种声音的“反复提醒”中,迷失了自我。教师在让学困生审视自己的时候,教师自己也应该反思。事实上,教师应用充满温情的心去感化学困生,用充满智慧的言语去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用博爱的情怀去包容他们,从而帮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回属于他们的那份自信,坚定重塑自我的决心,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奠定“我能行”的信念,对于转化他们是至关重要的。当他们找回自我时,也正是其学习动机激活,学习热情唤醒的时候。当然,对于学困生的积极性的激活,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而维持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样的热情,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帮助学困生保持热情时,可以用积极地评价手段,关爱学困生的成长历程。

五、在转化上,需要家长的配合

家庭的影响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左右,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转化学困生上,学校和家庭的配合是必要的。家庭、社会、学校都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学校不是万能的,家庭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保持三者教育的一致性,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很高的,伴随着高考的压力,父母眼中只有孩子的学习,学困生的父母也是如此。徘徊无助的学困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下苦苦挣扎。有的父母认为在教育孩子上,无能为力。所以,也就把这个任务完全交给学校,自己只需要保证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这样的家长对学校的功能有误解。事实上,如果家庭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是不会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众所周知,教育的合力是需要学校、家长的配合,他们的“力”的方向如果是一致的,才能发挥巨大的效果。所以,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学校的要求和动态,才能好好配合学校,更好的管理孩子。在当今,一个班级的人数众多,教师很难关注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教师看到的只是学生在学校表现的一个侧面,所以,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要从家长处获得,这也就要求家长配合。

综上所述,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他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师在关键上有所改变;在师生关系上要和学困生和谐相处;在教法上要因材施教;在评价上要照顾学困生的心理;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转化学困生,给他们带来一丝阳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林乐波.“后进生转化”别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4(10).

[4]郭玉英,张乃俊.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方法[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5]毛景焕,赵准胜.从多元智力理论看教学的公平性和学生发展的平等性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26.

[6]马肃霜.学困生真能转化吗?—从多元智力理论看学困生及其转化[J].班主任,

2005(12).

核发: 点击数:9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