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日期:2012-04-28 16:00:21  发布人:  浏览量:12 打印本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般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般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改变教学模式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甚至引起教育体制的根本变化。而高效课堂就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教师的精心组织,恰切的指导和激励评价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和自主构建为进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并当堂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就促使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地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尝试着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为了高考的需要,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诗歌鉴赏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文言文阅读教学

    以往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其教学模式是教师口授,拿过一篇文言文教师逐字逐句的给讲解,学生耳听,做笔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得很被动。教师讲的慷慨激昂,学生自制力强的可以耐心听讲,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对此学科没多大兴趣的同学则忍耐不住了:说话,睡觉,玩手机。在课堂上根本做不到认真听讲。教师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这就是我所说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今天的传授教育知识是很不适用的。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甚至是有种被压制感。这种“一言堂”“满堂灌”“填充式”的教学模式,很显然,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一些改革,在文言文阅读中,拿过一篇文章让学生读,反复读,读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完全读懂。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说你对文章的理解,体会。然后让学生之间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学生对文章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把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能够解决大半。剩下的由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解答。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科学探究提供实践和空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结合高考中的翻译题,让学生自主设计翻译句,自主解答翻译句子。学生在说答案前先对这个句子进行分析。重点词(实词、虚词)活用词,通假词,一词多义词,特殊句式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要会分析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答案的准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文言文有感觉了,对文言翻译再不恐惧了。在考试中文言文翻译的分数(10分制)由原先的3、4分达到了7、8分。这不能不说得益于课堂模式的改变。

二.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高考这张卷上,古诗词鉴赏题被学生看得很难,在模拟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丢了很多分,11分的题平均分下来也就4,5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备课组召集会议,研讨解决这一问题。许多老师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这方面感兴趣了,自然而然分数也就上来了。事实上,学生对古诗词本身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许多学生跟我说,老师你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都懂,但具体到做题时就无从下手了。答起来也达不到点子上,结果失了很多分。的确,喜欢是一方面,赏析是另一方面,但两者并不矛盾。因而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我就改变了以往只让学生“读”,“听”,“背”的模式。把它变成了让学生“读”,“讲”,“评”的模式。我认为学习古诗词不读不背是不行的,诵读是前提,要让学生养成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读到一定时候后,让学生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环节,哪个学生也不想在众人面对出丑,因而课下都认真准备。有的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还用了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并不在老师之下。其实学生准备的与老师准备的也差不多少,我觉得只要认真准备的同学,上台讲的基本上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标准,学生讲过之后同学们再进行讨论,评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经过精心准备谁也不敢随便发言。这样在短时间内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进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自己本身也有了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生机勃勃的课堂,效率又怎么不高。所学的知识想不让人记住都难。在讲的过程中有一些爱表现的同学还动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让同学们忍俊不禁。每一堂课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充满活力,但这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终点。我们在让学生学会赏析古诗词的同时,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在这基础上让他们学会做高考题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比如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先让学生们诵读,力争让同学们能够自主的知人论世,然后让每一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做完之后,老师不急于讲解,而是让某个同学站起来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其他同学根据每道题的分值给他打分,并加以点评。同学们对这种做题形式很感兴趣。因而,他们再不把做题看成是一种枯燥的事了,待同学们打完分点评完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教学模式,由于师生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其共鸣。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们再也不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做了,学生们由不爱做变成了我要做,抢着做。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小说阅读教学

 语文活动充满了探究,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的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语和结构作出反应”。阅读小说尤其要如此。小说阅读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比较活跃,因而作为我们一线老师不容忽视小说阅读的教学。以往我们上小说阅读课时学生很感兴趣,他爱听你讲,他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但至于为什么要学或学更深层的东西他不会在意也不想在意。学过了,就完事了,而具体做题时又无从下手。几天过后你再问,他除了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许记住以外,其余了什么也不记得了,让我们老师哭笑不得,总觉得花过多的时间去教学小说阅读不值,事半功倍,得不偿失。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小说教学真正收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的话,我敢说,我们的教学模式太陈旧了,我们要去试着改变教学模式,为此,在小说阅读的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尝试。比如我曾经上过一节“小说阅读之环境”的课。我一次性给学生布置了六篇小说(《孔乙己》,《故乡》,《祝福》,《药》,《木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让学生课外去品读,自主研讨学习,体会其环境描写的作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展开阅读,并及时地做好了读书笔记。到了上这节课时,同学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他们不但自己能找到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而且能分析得很到位并且总结出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这让我很欣喜。正是通过这一节课的课堂模式的转变,同学们对小说阅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同学们受益的也不仅仅是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他们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受益匪浅。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想就这六篇文章而言,如果都拿到课堂上来学的话,六节课是下不来的,而这六篇文章尽管我是就某一个方面来说的,但一节课就下来了,这不能不说它的效率是极高的。

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表明,高效课堂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爱学”。即学生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善学”即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三是及时效果。即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掌握教学目标。因而我的小说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不说为我构建了高效课堂。

四.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历来是让处于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作文教学没什么可说的,就让学生写呗。让学生写可以,但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或一部分学生连写的兴趣都没有。你老师得逼着写,否则别想让我交作文。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六十多人的班级里,上作文课能交上作文来的也就三、四十份。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备课组内积极研讨,教师们献计献策,决定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同学们由害怕上作文课,变为喜欢上作文课甚至想上作文课。以我的最近的一次作文课为例———《缘事析理,学习写的深刻》: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教师教其方法。第二课时:分析讨论四个素材(审题,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第三课时:批改。1.教师讲解批改方法。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组10人左右,组内互评,组长综合评价,组内选代表性文章一两篇班内交流。第四课时:讲评:1.学生代表讲评。2.班内讨论交流,3.教师总结评价。尽管这次作文课上起来占用的课时很多,但收到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人不交作文了,因为你不交作文就等于在作文批改课上有人无事可干,在小组内互评时你就会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你如果不交作文你也不好意思去评价别人的作文,更何况哪个同学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好好研讨一下呢。我想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重在落实,课时占多些也没什么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喜欢并且融入到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中去。我们在上第二次作文课时,只用了一课时即作文讲评课时,只要学生掌握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其他的一些比如写作文,小组批改作文就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了。这不但提高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保证学生作文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就使整个班级的作文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关作文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尝试,我想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逐步完善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作文教学课上会看到“要你写”变成“我要写”的喜人局面。

总之,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核发:admin 点击数:12 收藏本页